网站链接:https://moment.rednet.cn/pc/content/2022/09/12/11819117.html
侯长亮,这位来自湖南的36岁小伙,在大学毕业后,先后到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大山深处支教,坚持了11年,他的学生们总是亲切地叫他“亮亮老师”。
在支教的过程中,侯长亮收获了爱情,与同是支教老师的湖南老乡雷宇丹,结为夫妻。今年,因为他们支教的学生搬入乡镇中心小学就读,他们结束支教、回到老家,举办了迟到两年了的婚礼。伴郎伴娘,都是侯长亮当年在广西和贵州支教时的山村学生。
今年36岁的侯长亮,来自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的农村,从小家境贫寒。为了供他和弟弟读书,父母省吃俭用、哥哥也在初二就早早辍学外出打工。从华体会体育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后,侯长亮成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,正当家里等他赚钱养家的时候,他却决定以志愿者的身份,去偏远山村支教。
侯长亮:读大学期间,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偏远山村教育非常落后和缺老师,自己刚刚大学毕业,又是从农村出来的,接受了高等教育,觉得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事情,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。
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,侯长亮2011年被分配到广西河池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尤齐小学。
侯长亮广西的学生 韦福寿:以前我们的老师都是很老的教师,都是40多岁的,看到年轻的老师来,我们非常高兴,又非常激动。
条件艰苦,远超侯长亮的想象。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,当时学生的辍学率依然较高。一开学,他教的四年级69名学生中,就有6名同学辍学。
侯长亮:我当时就非常惊讶,才四年级,就一下子就6个学生都不读书。劝回来两个学生,其他几个都没有遇到,学生都已经不在家了。
侯长亮坦言,在广西支教的头两年,他的大量时间和主要精力不是花在教学上,而是花在家访上。为了留住学生,他经常跟着家长一起干农活。
侯长亮广西学生 韦秋梅:我们一整个屯都知道他。他来的时候我们刚种玉米,还要锄草,他就去跟我们锄草。我爸我妈就说,亮亮老师很能干,又很能吃苦。
然而,侯长亮劝返的努力却收效甚微,到六年级毕业时,一共有15名学生相继辍学。眼睁睁看着学生离开去打工,那种无力感让侯长亮倍感沮丧。他决定,只支教两年,就离开大山去大城市打工,缓解家庭经济压力。可真到了离开的那一天,侯长亮却犹豫了。
侯长亮:学生们以及老师们就送我,当时我们上了车,学生们还唱了一首歌,就是《再见》。
侯长亮广西学生 韦福寿:老师坐在车上,我们舍不得他,不想让他走。
侯长亮:当时学生唱这首歌的时候,我坐在车子的窗前,唰地眼泪就流下来。当时我感觉自己是不是选择错了,是不是不应该结束支教。
孩子们哭着、追着车子跑了很远,这一幕在侯长亮心中,久久不能散去。到了广东深圳打工的日子里,他还不断接到孩子们打来的电话。
侯长亮:(学生)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哥哥姐姐和叔叔阿姨的手机打电话给我,或者发信息给我,那时候还通过QQ发信息给我。说老师,希望你下学期再回来教我们。
侯长亮:我就想到是不是可以再回去支教,刚好工作了2个月,我就赚了3000块钱就回来了。
重返支教,这次,侯长亮没有给自己定下结束的期限,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支教上。随着国家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,辍学的学生被侯长亮劝返的成功率越来越高。2015年,因为支教故事被媒体报道,侯长亮被评为“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”。就在这时,他接到贵州毕节的支教邀请,于是离开广西,去了更加偏远、缺老师的贵州鸡坡小学。
侯长亮说,在贵州支教的那两年,辍学的学生明显减少,他开始有精力潜心研究怎么当老师,并学着把孩子们上学的场景拍成视频发到网上,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。
侯长亮:当地政府对这个学校重视,招考了七八位在编老师,加上附近的一些代课老师,我觉得老师已经差不多够了,我留在这里的作用不大,就想着是不是可以去更缺老师的学校。
侯长亮:把青春留在大山 带爱人回家
哪里偏远、哪里缺老师,侯长亮就往哪里跑。离开贵州时,侯长亮已经31岁,在湖南老家属于大龄未婚男青年,父母十分着急。而刚开始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的侯长亮,却无法割舍山区的孩子。
他决定下一站去云南的大山里继续支教,那里有一所村小教学点,不仅严重缺老师,就连固定的教学场地都没有。就在侯长亮准备出发时,一名叫雷宇丹的女孩联系了他。
雷宇丹:当时查资料的时候,是显示他在广西支教了几年,而且被评为广西道德楷模人物,觉得这个人还比较可靠,我就联系他,问他那边需不需要招支教老师。他问我暑假的时候有没有想法,和他一起去云南的一个教学点去踩点。
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雷雨丹,带着自己工作一年的收入,跟着侯长亮一起来到云南昭通彝良县海子镇,又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,才来村里的向阳小学。
雷宇丹:我记得有一个小女孩就拉着我的手,她就问我你是不是下学期要来教我们的老师?我当时听了就心里觉得有蛮触动的。我自己也攒了几万块钱,哪怕我支教没有工资,这点钱也是可以够我自己生活两年的。
让侯长亮没想到的是,学校的条件比他之前见过的都要更艰苦。一到四年级,一共四个班,150多名学生,只有3名代课教师,没有教室,就是在村民家租了四间民房。
向阳小学代课教师 罗开宝:我们这个山区其实是非常贫困的,有很多公办教师都不愿意过来。
侯长亮:我们去上课的时候打铃声,学生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,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敲过,就连敲的(铃)都没有用过。
升国旗、唱国歌,在向阳小学建成后,让学校变得像个学校,侯长亮和雷宇丹花了不少工夫。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打响,控辍保学力度不断加强,他们在云南支教的这5年里,没有一个孩子辍学。
侯长亮:乡村教育硬件方面,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不管是乡村教育,整个乡村也是这样。像学校,它有好的教学楼,有好的操场,好的硬件设施,包括体育设施,甚至多媒体教室,很多偏远山村学校都有。
侯长亮和雷宇丹两人承包了两个年级,侯长亮教数学、体育等,雷宇丹发挥特长,教语文、音乐、美术等科目。没有教具,侯长亮就把数学与大山生活结合,没有场地,雷宇丹就语文课搬到了花丛中,把音乐课搬到了广阔的大山里。原本艰苦的大山支教,让两人上出了诗意。
除了一起家访、给基础薄弱的孩子们补课,冬天,他们和孩子们一起在冰天雪地里滑雪、自制楼梯舞游戏,侯长亮帮雷宇丹管理班级纪律,雷宇丹帮候长亮为学生准备免费营养午餐、把烹饪带入课堂,还学会了给学生们理发。志同道合、相互扶持的俩人,2020年终于走到一起。
受疫情影响,俩人的婚礼暂缓举办。他们也曾想过要去丽江、三亚等地拍婚纱照,但是因为交通不便,一出去就要耽误两天时间,不想耽误孩子功课,两人决定就地取材,和学生们一起拍了校园婚纱照。没有精致的妆容,也没有豪华的背景,俩人的婚纱照,却被网友称为“最美婚纱照”。
随着道路修到家门口,今年秋季学期起,向阳小学的学生正式转入山下教学条件更好的乡镇中心小学就读。侯长亮夫妇决定结束支教,返回家乡。
离开那天,全村的学生和家长,早早来到学校,每家都带来了特产和礼物和鞭炮为侯长亮和雷雨丹送行。几个小姑娘,拽着雷老师的手不肯撒开,几个人哭成泪人。车子发动后,夹道送行的人群,还追着车子跑了很远。支教11年,侯长亮把最美的青春留在的大山深处。
侯长亮:离开支教 离不开的乡村教育
侯长亮支教11年,雷宇丹支教5年,俩人把最美的青春都留在了大山。支教的结束,也是另一个新的开始。目前,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雷宇丹,正在抓紧时间准备考编,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。
而侯长亮,因为过了考编年龄,将留在湖南洞口县老家,用互联网帮助支教地的老乡销售农产品,助力乡村振兴。新学期开始,侯长亮夫妇又回到了一趟向阳小学。
新学期一开始,侯长亮和雷宇丹,又回到了云南昭通彝良县海子镇,这次,他们是受公益机构邀请,来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发奖品。
针对家庭实际需求给学生奖励小猪,其实是侯长亮参与确定的一种特别的捐赠方式,避免学生不劳而获。几年前,因为到学校的路还没修通,侯长亮用背篓将80多斤的课外书背回大山的视频,一度走红网络,引发网友关注。
侯长亮:下去一个多小时,上来我背了80多斤,雷老师背的少一点,大概应该是三四十斤,一共是三个多小时。一大箱子的书全压在我头这里,重心很高,摇摇晃晃的。
一趟背篓,背回了向阳小学的希望。侯长亮接到了网友雪花般的捐赠请求。书包、衣服等各种捐赠,源源不断来到这里,甚至多到成为学校老师的困扰,也养成了部分学生等靠要的懒惰思想,从而产生自卑心理。
侯长亮开始思考,怎样才是好的乡村教育。救急不救穷、扶贫先扶智。课余,侯长亮和雷宇丹,就经常带着学生们上山采竹笋,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,获得自信而有尊严的回报。
雷宇丹: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经常也和学生说,我们山里的孩子学知识最终的目的不是说要走出大山,然后不再回来了,而是说走出大山你可以学到更多,然后再走回来,把你学到的知识回馈反哺到自己的家乡。
“不但要走出物质的大山,而且要走出精神的大山”“读书的目的,不是为了让自己脱离贫困的家乡,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乡脱离贫困。”这些话,被写在向阳小学的教学楼外墙上。向阳小学的小学生们,慢慢也学会了自己赚钱买文具、补贴家用。侯长亮支教过的广西、贵州等地的学生,已经有十多人考上大学,有的成为幼儿园老师,也有的正准备像侯长亮一样,去偏远山区支教。
侯长亮贵州支教时的学生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空中乘务专业大一新生 陈祝:他对我的启发很大,他用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学生十一年的时光。
侯长亮广西支教时的学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大三学生 韦福寿:我也想去做支教方面的,他这种奉献的精神是我从小以来就想学习的。
侯长亮广西支教时的学生 南宁师范大学音乐师范专业大三学生 蓝程:我太崇拜老师,感觉这种精神太难能可贵了。我到大学之后,刚好就是师范类院校,我也希望能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教育者。